广交会“大考”:关税战下,中国外贸如何“逆势而上”?
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记者 梁灿灿)广州消息:2025年4月15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盛大开幕。作为“中国第一展”,广交会一直是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在全球贸易格局面临深刻调整、关税战阴霾笼罩的当下,本届广交会备受瞩目。
2025年以来,美国特朗普政府挥舞关税大棒,挑起贸易争端,关税战呈现“基准关税+对等关税+额外加征”的三重叠加效应。中国输美商品综合税率被一路加征,从10%飙升至125%。然而,中国外贸企业并未被吓倒,而是积极应对,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创新能力。
尽管国际贸易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但广交会的魅力丝毫未减。截至4月13日,本届广交会已有215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0万名境外采购商预注册,包括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英国特易购、德国麦德龙等255家大商确认参会。这充分说明,全球采购商对中国制造和中国品质依然充满信心,期待通过广交会平台建立深度合作。
面对关税冲击,中国外贸企业通过多种方式从容应对。一方面,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出一系列契合市场新需求的创新产品。例如,本届广交会上,智能化、绿色化产品琳琅满目,融入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技术的产品备受关注。另一方面,企业积极开拓新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许多企业提前布局,在东南亚等地区建立生产基地,优化供应链。
本届广交会不仅是一个展示产品的平台,更是推动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展会首次设立服务机器人专区,吸引46家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参展,展示具身机器人、商用服务机器人、教育娱乐机器人等各类型产品。此外,智能化相关展区、专区参展企业数量超1100家,现场展示智能产品32万件。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展会的科技含量,也为外贸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外贸企业在这场广交会“大考”中,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身的韧性与潜力。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万喆表示,美国的关税政策本质上是通过霸凌来重塑产业链,但效果适得其反。中国通过设立绿色贸易、数字贸易等专区,推动形成新的国际标准。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重构中,广交会成为标志性枢纽,促进跨国研发合作,构建创新合作生态体系。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关税战的背景下,“中国第一展”广交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中国外贸企业提供了展示实力的舞台,也为全球贸易注入了信心。中国外贸企业通过积极应对、创新发展,在风雨中稳步前行,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潜力。广交会的成功举办再次证明,全球化的本质是市场的选择,而不是政治强制。未来,中国将继续坚持开放合作,推动全球贸易的稳定发展。
推薦
-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