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 产品
  • 视频
搜索
首页 >> 要闻天下 >>要闻天下 >>中国新闻 >> 三秦非遗 | 从黄土地扭到世界舞台
詳細內容

三秦非遗 | 从黄土地扭到世界舞台

時間:2024-04-01     【轉載】   來自: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閱讀

   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记者 刘易雄 王占会 通讯员 张愉乐 张渌)陕西消息:2024年开春,陕北秧歌迎来了新的“春天”。“陕北秧歌还得看绥德”“站在板凳上看还嫌低”……今年正月十五,榆林古城万人空巷,全国秧歌展演举行,绥德秧歌队一出场就赢得满堂彩。

   “陕北秧歌在德国柏林‘炸街’了。”3月5日,来自榆林的陕北秧歌、横山老腰鼓、陕北民歌等非遗项目逐一亮相德国柏林国际旅游交易会(ITB),沸腾的热情点燃了柏林。

   “过去,无数民间艺人通过走西口等方式把秧歌从绥德传播出去。后来,绥德逐渐成为陕北秧歌艺术的重要发祥地。绥德也是陕北秧歌风格最纯粹、流传最广泛、保护最完整的地区。”绥德县文化馆馆长雒胜军说。

图片2.png

   “我这辈子干的营生一直跟陕北秧歌‘搅和’在一起。我与秧歌的缘分妙不可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陕北秧歌的省级传承人贺世成谈及陕北秧歌,说得最多的是“缘分”。

   贺世成7岁时,因一次模仿,受到了陕北秧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贺俊义的赞许。此后,贺世成便与陕北秧歌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贺世成看来,陕北秧歌是最有魅力的民间艺术,是表达喜庆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史料记载,陕北秧歌萌生于东汉,形成于唐宋,发展于明清,是一种集歌、舞、戏、乐于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它起源于祭祀天地诸神、祈保风调雨顺的民间活动。

   1943年,延安鲁艺文工团来到绥德县,在城乡演出新秧歌,对宣传秧歌起到了极大作用。此后,新秧歌逐渐成为陕北以及全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艺术。

   后来,经过多年的繁衍发展,陕北秧歌形成了一套独具韵味的体态步伐动作——走、扭、摇、摆、跳。

   “陕北秧歌是陕北劳动人民与自然抗争、与命运抗争、与自己心灵抗争的灵魂外化,是陕北秧歌人抒人生百味于身形的情感表达。这是一种在人民中产生、服务人民并以人民为中心的民间珍贵艺术,是一种不断发展、紧跟时代步伐而形成的古老而时尚、独特而多元、形散而神聚的有别于其他地方戏曲的特殊剧种。”贺世成这样理解陕北秧歌。

   绥德县从20世纪80年代起至2020年,每年的正月都有10余支秧歌队过街表演。“秧歌过街表演是大家记忆最深的‘年味’。”58岁的绥德人高莲说。

   如今,陕北人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秧歌的影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陕北秧歌早已超越了它最初的意义,成为一种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群众文体娱乐活动。

   为传承发展注入力量

图片3.png

   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都会扭秧歌。陕北秧歌是榆林人精神文化的象征,是流淌在榆林人骨子里的热血。2月28日下午,在绥德县远竹中学的秧歌操社团课上,朝气蓬勃的学生跳着特色秧歌操。

   “秧歌操是我们学校自创的,也是我们在校2267名学生的‘必修课’。”绥德县远竹中学校长马延峰说。

   2020年,陕西省和榆林市提倡非遗进校园,马延峰想到学校的侯世凯老师是陕北秧歌市级传承人,便有了让学生学陕北秧歌的想法。

   “我们将秧歌和体操融合在一起。经过前期动作编排、歌曲制作,2021年3月,我们正式开设秧歌操课。”侯世凯说,相对于做操,孩子们对跳秧歌操更有兴趣。

   如今,秧歌操成为远竹中学的一张非遗进校园名片,吸引了周边县(市、区)的不少学校前来参观学习。

   绥德县作为陕北秧歌的传承地,在秧歌传承上多措并举,组建了非遗传承秧歌队,编创了《三十里铺》《米脂婆姨绥德汉》等秧歌剧,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舞蹈演员,并开办了陕北秧歌学习班,邀请陕北秧歌国家级、省市级非遗传承人现场授课。绥德县文化馆的许多演员被中小学、老年大学、社区聘请为教秧歌表演的老师。周边地区秧歌表演的导演,大部分都是绥德县文化馆的演员。

   “陕北秧歌不只是扭给老年人看的,它应该是老少皆宜的,因此要创新,要与时俱进。”绥德县文化馆副馆长闫慧说,“陕北秧歌在传统的表演形式和技艺特色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大幅度的拓展、提升,包括音乐、服饰及动作。这需要年轻的文艺工作者不断学习、创新。”

   近几年,陕北大地刮起了“花轿队”风,两个媒婆、十多个花轿、二十多个舞扇女子组成的秧歌队成为城乡男婚女嫁的“高配”。这就催生了一批热爱秧歌且以扭秧歌为职业的人。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各个花轿队在表演内容、技巧等方面进行不断提升,为陕北秧歌的传承发展打造了新的传承队伍。

   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

   “早在2011年,我们就曾将陕北秧歌带到意大利。这次去德国,我们编排了一套超过一分钟的大秧歌,使用传统的陕北秧歌曲目。动作也采用传统的秧歌动作,比如男演员的动作有二起脚、三脚不落地等,女演员的动作就是传统的十字步、见面扇、凤凰单展翅等。”陕北秧歌绥德踢场子市级传承人郑东瑞说。

   郑东瑞是此次参加德国演出的绥德县文化馆8位演员之一。她告诉记者:“除传统大秧歌之外,我们还扭了一段创新动作,以陕北民歌《高楼万丈平地起》作为曲目。”

   “传统的大秧歌是传承,创新的秧歌是发扬。”郑东瑞这样说。

   短短几天的表演时间里,郑东瑞和他们带去的陕北秧歌“俘获”了一大批国外的“迷弟迷妹”,一个个竖起的大拇指就是对他们最好的赞誉。

   曾经在许多人眼中“土得掉渣”的陕北秧歌,从黄土地扭到了国际舞台。在陕北民歌省级传承人孙建国看来,这与近年来国家对非遗文化的重视密不可分。

   作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榆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从2023年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到今年的全国秧歌展演,榆林古城内举办的各类非遗展示、民俗体验等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使得非遗项目不再局限于静态展示,而是通过互动体验的形式走进大众生活,既丰富了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又增强了民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上海世博会陕西周开幕、陕北民歌全国巡演……如今,在很多重大活动上,红火热闹的陕北秧歌已经成为迎接来宾、庆祝盛世的必选节目。

   在荷兰、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舞台上,陕北秧歌代表中国非遗文化正大放异彩。

   一声大碗唢呐,一场酣畅淋漓的陕北秧歌,诉说着黄土地上日新月异的变化。

   “榆林将继续加强非遗资源的挖掘整理、内涵阐释、价值利用,与时俱进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榆林市委书记张晓光说。

中国新闻
更多
11
更多
免责申明

       免责申明

      1、中国摄影艺术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登记证号码:66005208-000-04-22-0   中国摄影家国际联合会登记证号码:66005208-002-04-22-2   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登记证号码:66005208-001-04-22-1 

       2、本站是由中国摄影艺术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摄影家国际联合会 、 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主办 。本站所刊登信息,不代表中国摄影家国际联合会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勿经书面授权,本站所刊登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法律依据,确切内容以正式文件及实际业务为准2022 中国摄影家国际联合会官方 版权所有。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 邮箱:zgsyxwtxs@163.com),以便及时删除。

网站发布文章管理及规定




城市選擇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东:
山西:
陕西:
甘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青海:
西藏自治区:
四川:
河南:
江苏:
安徽:
湖北:
重庆:
贵州:
湖南:
江西:
上海:
浙江:
福建:
云南: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东:
海南:
黑龙江:
吉林:
辽宁省:
内蒙古自治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台湾省:
技術支持: 淘福 | 管理登陸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