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矿区变“煤”为“美”,打造绿色文旅新热土時間:2024-01-10 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记者 刘易雄 高建强 通讯员 许乐乐 张渌)陕西消息:在我国初期的经济建设中,生产制造以提高收益和效率为主要侧重点,在这样的经济模式里,粗制滥放往往成为常态。而在当下,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成为共识,绿色经济的发展淘汰了许多高耗能的生产机器,也让一些过往污染较大的旧式工厂面临转型问题。在人民对碧海蓝天的渴望中,诸多旧能源老矿区纷纷“摇身一变”,成为旅游开发的“新宠儿”,老矿区的旅游打造为城市生态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老矿区”文旅打造,增添城市文化底蕴 在城市工业产能升级中,部分被淘汰的老矿区虽然不再生产制造,但其本身承载着城市演变的历史记忆,已经成为能够唤起民众对国家发展的记忆、民族自豪感与文化归属感的工业遗址。而老矿区工业遗址的文旅打造则让其在新的社会背景里获得了新身份,实现了新价值。旅游景区的改造不仅保护了工业遗址,还让老矿区的历史文化意义在新时代再一次被铭记和升华。 例如依托重钢原型钢厂建设的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由工业遗址公园、工业博物馆及文创产业园3部分构成,共占地142亩,总规模14万平方米。重钢集团是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其前身是1890年中国晚清政府创办的汉阳铁厂,该钢厂不仅是一个企业的发展演变史,更是中国钢铁工业坎坷前行的缩影和写照,2011年,因环保搬迁,该厂随之停产,而后便被改造成了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博览园集“文旅商”于一体,通过文旅的带动,促进商业的发展,让片区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增添了历史文化魅力。 “老矿区”开发重建,保护遗址文化价值 对于这类老矿区的开发和改造,并不能采取“标本式”的建设,而应该遵守原遗址的特点,在保护的前提下通过功能转换,进行适应性再利用。比如陕西神木某旧矿区便结合矿山地质地貌及黄土高原气候特征,因地制宜打造“绿色矿山”典范模式,整治了近乎3000亩采空区和1000多米长的排土场。目前,经过两年多的精心治理,该旧矿区已经建设为生态体验科技园,成为榆林市及西北矿区再度开发的样板。 老矿区工业遗产的利用方式,一般都需要根据其不同的性质和城市发展需要来具体探索。在矿区旧址上重建各类文化设施,如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文化产业园区等,既是对工业遗产的创新利用,同时也是对这类工业遗产的保护。城市的发展建设需要兼顾经济、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对待废弃的工业遗产并不能随意拆掉或废弃,忽视其本身承载的文化价值。 老矿区的旅游打造既是为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考虑,也同样是为了保护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一些老矿区创意旅游园区的成功建设为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范例。在黑色的煤炭之上绽放城市的绿色之美,体现了当代人的智慧、生态意识与历史意识,也同样为城市旅游建设,提高经济收益做出了卓越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