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施耐庵第十九世孙施福明讲述: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盛赞《水浒传》 祭奠施耐庵時間:2023-06-15 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记者 李百超 通讯员 施福明)江苏消息 据水浒传作者、中国古典文学巨匠施耐庵先生第19世孙、当代中国著名乡土作家、影视编剧施福明先生介绍,若干年以前,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以无比景仰的心情,兴致勃勃的驱车来到江苏兴化,前来拜谒世界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先生。
细雨霏霏的江苏兴化新垛镇,静谧得像一幅凝固的山水画,美丽中显得寂静而肃穆。一路上,坐在副驾驶座位上的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很少主动挑起话题,但当车轮离开柏油马路,行驶在泥土地上时,他顿时来了兴致,兴致勃勃的问:“田里种的什么,什么时候收割了呀?”坐在他身后的江苏省作协主席费振钟接过话茬:“田间里种植的都是水稻。离收割还有一段时间。克莱齐奥先生,别看现在这里已经是千亩良田,但1000多年前,经常有海水冲击到这里。”克莱齐奥看着窗外,若有所思而又意味深长的说:“那位伟大的作家施耐庵先生,他写的书叫《水浒传》,这里的水也很多。”接着他娓娓道来:早在20多年前,克莱齐奥就读过施耐庵的《水浒传》。对于这位在书里早已相识的“朋友”,他充满好奇:“施耐庵先生还有后人么?如果有的话现在大约到多少代了?” 克莱齐奥感慨:20多年前,初读《水浒传》,著作中的活灵活现的草莽英雄让这位2008年诺奖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兴奋并遐想于人类生存方式的无限可能。 说话间,一座灰墙黛瓦的施耐庵墓映入眼帘。这次,也就是昨天,他在中国苏北文化寻根之旅中,来到施耐庵的墓园,向这位600多年前的中国文豪,献上深深的三鞠躬。 在过去的战乱岁月,施耐庵墓早已淹没在了凄凄荒草之中,破败不堪。1943年,兴化一位县长拨了40石小麦修复施耐庵墓。听到地方领导的介绍,克莱齐奥称赞:“这也是一种爱国的表现。” 克莱齐奥对于《水浒传》非常推崇,他说:“小说中的人物虽然是造反的,但记录了那个遥远年代人的基本生存状态。”“这次到这位伟大作家的家乡来,我觉得很感动,联想书里的东西,立即感觉回到了现实。”说着,克莱齐奥缓步走到墓碑前,双手抱在胸前,左手握拳,右掌轻抚其上,面向施耐庵墓弯下腰,行三鞠躬。 礼毕,克莱齐奥又发感慨:“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是值得接受三拜的,他应该得到世人的尊敬。”克莱齐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听说有一个河北作家李百超和施耐庵后裔施福明携手又创作一部《水浒长歌》电影故事剧本,还有一部同名小说,感觉很高兴。表示将来回国一定要认真拜读,在国外文学界,当下已形成水浒热。 他说:“我以前看《水浒传》,是以一种文学的角度来读。现在,到了他的故乡,又看了他的墓,我回去会再读一遍他的书!不过这次,是以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来读,相信这就不是一本抽象的书了。” 从墓园走出时,克莱齐奥若有所思,他跟同行人低语:“就这么一个土丘,但是大家都来看他,相比之下,高楼大厦又有什么用呢?这就是文化的意义。”
克莱齐奥有意探访施耐庵后裔生活。参观期间,克莱齐奥即兴提议:“我们能去他当年生活的村子看一下么,还有那个时代的东西留下么?”据施耐庵第20代孙、施家桥村村民施鹏介绍:目前,村里的1800人,有40%是施耐庵的后裔。最小的只有4岁,为施耐庵第26代孙,最年长的今年85岁,是第18代孙。村民们以螃蟹养殖为生,但大多数人已经外出打工了。 面对起伏不定的乡间小路,让克莱齐奥有些挠头:“现在有公路通到外面么?”兴化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邹祥龙介绍说:“现在正在修一条公路,通到市区。”“将来通车后,来村里的人越来越多,村子就慢慢发展起来啦。” 最近,施耐庵先生第十九世孙、安徽作家施福明收到一份快递。快递是他的恩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从北京通州发来的一本他的作品《晚熟的人》。早在2015秋,作家施福明和朋友编剧完成一部60集电视剧本《槐乡情仇》,去红高粱影视基地和莫言创作团队一起在红高粱大酒店座谈签约时,莫言先生就对他这位施耐庵先生后裔说:小时后就喜欢看《水浒传》!作家施福明在莫言95岁老父亲的陪同下参观莫言往昔藏书中,果然就找到一本《水浒传》。 水浒,必将润泽四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