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年楚蓝 赓续传承——漫谈荆楚非遗传统印染時間:2023-06-07 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 湖北讯 (记者 王宇慧 通讯员 王丽) 荆楚地区拥有千年的传统印染文化,丰富的天然染色资源造就了绚丽多彩的楚国服饰文化,其中植物染色“蓝染”成为明清后湖北省纺织产业发展的重要染料之一。但随着工业发展的进程,昔日手工印染业的辉煌也随之悄然改变,传统印染技艺面临着抢救保护与传承创新的现状。6月10日恰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本场讲座主讲嘉宾将围绕荆楚传统蓝染的溯源与兴盛,衰落与复苏的历史展开讲述,带领大家了解荆楚非遗传统印染的前世与今生,讲座现场还将穿插“服装走秀+蓝染体验”的环节,带领读者多角度感受“楚蓝”之美。 《荆楚蓝尹——荆楚传统印染文化与技艺研究》也是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汉绣)开放课题基金项目结项成果。荆楚印染工艺有着显著的地域特色,其“赶桃花缸与压箱”等民间印染婚嫁习俗成为入选世界博览会展品的民间习俗,其最具代表性的蓝染“漏版”刮印就是采用民间土靛和京山柿油裱糊皮纸刻版和刷版的“豆染布”工艺。尽管学界对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成果颇丰,但依然存在对区域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实践关注较少的问题。本书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梳理出荆楚纺织印染工艺是中国印染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考证是我国最早的蓝染种植与面料生产的产业链之一,探究其活态传承方式与创新设计路径。 中国四大名缬包含:绞缬、蜡缬、灰缬、夹缬。千百年来,智慧的先民就开始懂得种植和采摘蓝草等天然染料,用于纺织品的染色。其中植物染色成为古人主要所用的染色原料。“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一个典故,出自荀子的《劝学》,原意指的就是蓝草染色的过程。一般蓝草的品种有马蓝、菘蓝、蓼蓝木蓝等品种,其中有我们所熟知的板蓝根药材原料。用蓝草染色过的服饰散发着淡淡的青草香、有消炎杀菌的作用。湖北地区就是以种植蓼蓝为主,在春秋战国时期有“蓝尹工官”的专门负责染色。从江陵马山一号墓出土的丝织品可以看出,楚汉时期纺织技艺高超的代表、其染色技艺、刺绣技艺、制造技艺等都堪称经典。这些传统的纺织技艺文化流传至今逐渐演变成现在的纺织非遗项目,需要进行抢救、保护与传承。 编辑:王宇慧 来源: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 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