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职业窃密人”:警方支招防范信息泄露

作者: 本报编辑部综合 【 原創 】 2025-04-24

在数字时代,个人信息和企业数据成为重要的资产,但也引发了不法分子的觊觎。近期,公安部公布了一批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典型案例,其中一起案件揭示了“职业窃密人”通过假意入职教培机构,定向投放木马病毒非法控制计算机,窃取客户资料的犯罪行为。

 

据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通报,犯罪嫌疑人鲁某等人通过伪造简历入职教培机构,利用工作之便向公司电脑植入木马程序。这种木马程序被封装在U盘中,插入电脑后不到一分钟即可自动运行,窃取数据并传输至控制端。该团伙甚至有专人负责编写和维护木马程序,作案手段十分隐蔽。

 

面对“职业窃密人”的威胁,警方提醒公众和企业要提高警惕,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信息泄露。首先,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未知来源的软件,防止病毒和恶意软件入侵。其次,企业和个人应安装正版安全软件,开启防火墙功能,定期更新系统和软件。此外,企业需对员工进行背景审查,签订保密协议,并定期开展信息安全培训。个人则应避免在社交平台或网络上透露过多个人信息,定期更换复杂密码,增强账户安全性。

 

警方强调,除了技术防范,法律手段也在不断加强。我国已出台《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多项法律法规,严厉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企业和个人一旦发现数据泄露,应及时报警,并配合警方调查。

 

“职业窃密人”的行为不仅侵犯了个人和企业的合法权益,还可能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公众和企业应提高警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身信息安全。同时,相关部门也将持续加大对此类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阅读

推薦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

取消
技術支持: 淘福
  • 首页
  • 手机版
  • 电脑版
  •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