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 产品
  • 视频
搜索
首页 >> 非遗文化 >>非遗文化 >> 周萍:彩绘兵马俑的今生与前世
詳細內容

周萍:彩绘兵马俑的今生与前世

時間:2025-03-28     作者:容晨芮【原創】   閱讀

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记者 容晨芮)江苏消息:日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周萍研究员,在南京博物院小剧场作《彩绘兵马俑的今生与前世》主题讲座,带领300余位观众开启了一场跨越两千年的文化探秘之旅。


11.png

 


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核心遗存,秦兵马俑自1974年发现以来持续引发全球关注。周萍研究员系统梳理了兵马俑保护修复的科技突破:面对出土时平均85%彩绘脱落的严峻挑战,科研团队通过X射线荧光、拉曼光谱等尖端技术,首次发现兵马俑彩绘底层采用中国特有生漆工艺,并成功锁定彩绘脱落的主因——生漆层对湿度变化的敏感性。


尤为重要的是,团队在紫色彩绘中鉴定出人工合成颜料硅酸铜钡(BaCuSi₂O₆),这一早于西方千年的"中国紫"实证了古代工匠的超前智慧。

 

12.jpg



在文物修复实践层面,团队建立起科学严谨的修复体系:从现场保湿加固到三维建模拼对,从微生物病害治理到结晶盐清理,开创了"可辨识性修复"新模式。讲座现场展示的修复案例显示,通过显微技术还原的陶俑指纹痕迹,揭示了秦代工匠群体的年龄跨度——既有成年匠人,也不乏青少年学徒,印证了"物勒工名"制度下规模化生产的组织形态。

 

对于兵马俑的前世密码,周萍着重解读了制作工艺的科技内涵。检测显示陶胎采用陕西本土黏土,独创"分段烧制"工艺有效规避爆裂风险;头部模制与躯干手塑的精密结合,展现出秦代标准化生产的雏形。考古发现的111枚陶文中,52%为数字编号,48%镌刻工匠姓名,为研究秦代军事工业管理体系提供了珍贵物证。 


 11.jpg



讲座最后,周萍特别介绍了兵马俑坑的防震智慧:深达5米的地下坑道、夯土承重墙与棚木结构的有机组合,构成了历经两千年考验的稳定系统。这种将功能性、艺术性完美融合的营造理念,至今仍为现代文物保护提供着启示。

 

本次讲座通过大量首次披露的科研数据与影像资料,立体呈现了彩绘兵马俑从考古发掘到科技重生的全过程。南京博物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类深度解析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内涵的公共教育活动,将持续搭建起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桥梁。


11
更多
免责申明

       免责申明

      1、中国摄影艺术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登记证号码:66005208-000-04-22-0   中国摄影家国际联合会登记证号码:66005208-002-04-22-2   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登记证号码:66005208-001-04-22-1 

       2、本站是由中国摄影艺术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摄影家国际联合会 、 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主办 。本站所刊登信息,不代表中国摄影家国际联合会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勿经书面授权,本站所刊登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法律依据,确切内容以正式文件及实际业务为准2022 中国摄影家国际联合会官方 版权所有。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 邮箱:zgsyxwtxs@163.com),以便及时删除。

网站发布文章管理及规定




城市選擇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东:
山西:
陕西:
甘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青海:
西藏自治区:
四川:
河南:
江苏:
安徽:
湖北:
重庆:
贵州:
湖南:
江西:
上海:
浙江:
福建:
云南: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东:
海南:
黑龙江:
吉林:
辽宁省:
内蒙古自治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台湾省:
技術支持: 淘福 | 管理登陸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