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 产品
  • 视频
搜索
首页 >> 地方新闻 >>地方新闻 >> “走,到湄潭当农民去”——湄潭的文化底蕴与时代内涵
娱乐新闻
更多
詳細內容

“走,到湄潭当农民去”——湄潭的文化底蕴与时代内涵

湄潭素有“云贵小江南”之美誉,是全国知名的茶城、粮仓、酒乡。“走,到湄潭当农民去”具有深刻的文化底蕴与时代内涵,已成为乡村振兴建设成果的最好写照。

茶叶

湄潭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之一,地处世界茶树原产地核心区域。唐代茶圣陆羽《茶经》对贵州茶有“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赞誉,湄潭时属夷州。

1939年9月,国民政府经济部中央农业实验所与中国茶叶公司在湄潭联合成立中央实验茶场,为湄潭茶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随后,浙江大学西迁湄潭办学,利用西湖龙井的制茶工艺,根据湄潭茶叶特点进行改良试验,创制出了贵州省第一款扁平形名优绿茶“湄潭龙井”,即今天的“湄潭翠芽”。1973年9月,贵州省湄潭茶叶科学研究所单独建制,1983年6月,更名为“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1991年9月,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与遵义农校联合办学,在湄潭开设了茶叶专业。

2020年、2021年湄潭县连续荣获“中国茶业百强县”第一名,全县2021年茶叶产量7.98万吨,产值67.43亿元,综合收入167.09亿元。“湄潭翠芽”和“遵义红”作为茶叶公用品牌被列为全省“三绿一红”重点品牌,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1年,湄潭茶叶直接出口金额4360余万美元。

“湄潭翠芽”获得国家级金奖88次,“遵义红”获得国家级金奖28次。在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湄潭翠芽”“遵义红”均获得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

目前,湄潭拥有生态茶园60万亩,生产加工茶企781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8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9家。

大米

湄潭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湄潭茅坝米在清嘉庆年间作为贡品进奉朝廷而美名远扬,故称为“茅贡米”。茅贡米色泽光亮,晶莹饱满,煮食浆汁如乳,米饭油亮粘润,天然清香,入口松软有弹性,回味香甜悠长,为米中精品。

抗日战争时期浙江大学西迁在湄潭办学时,校长竺可桢先生曾给予高度评价,誉之为“黔中之宝”。悠久的贡米种植文化积累了丰富的优质稻种植经验,为湄潭县优质稻产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20余万亩,打造稻米知名品牌近20个,由湄潭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申报的“湄潭茅坝米”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目前,全县较大规模的稻米加工经营主体有30余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打造了一批湄潭优质米品牌,形成了优质稻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体系。

白酒

湄潭是有名的美酒之乡,酿酒历史悠久,据康熙《湄潭县志》所载:“湄人善酿,好酒酬宾。”仙人张三丰酒醉湄江河边的故事广为流传。故,湄潭为美酒之乡早已闻名于世。

湄潭湄窖系列产品,以优质高粱、小麦为原料,采用浓香型白酒生产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新技术,混蒸混烧、续糟发酵,经蒸馏、贮存、勾兑精制而成,具有清澈透明,芳香浓郁,醇厚绵甜,回味悠长等特点,被中外专家评为酒中珍品。

1983年以来,湄窖酒先后被评为省优、部优、国优产品,并多次荣获国内、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1988年,在具有800余年历史被誉为“世界博览会之母”的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荣获当次博览会唯一白酒金奖,也是贵州浓香型白酒第一块世界金牌。湄潭白酒以“湄窖酒业、湄河酒业和芙蓉江酒业”为代表,年产浓香型、酱香型白酒达6000吨以上。

辣椒

湄潭是全省辣椒盛产地之一,氧气和负氧离子含量高,水质优良,适合高品质辣椒栽培。独特的生态、气候和环境优势,孕育了“湄潭小米椒”的优良品质。

湄潭小米椒是辣椒的一种,个体小,未成熟时为淡绿色,成熟为橙黄色,干小米椒为红带橙黄色。小米辣椒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含蛋白质、糖类、矿物质(钙、磷、铁、硒、钴)、色素(隐黄素、辣椒红素、微量辣椒玉红素)、树脂、挥发油,辣味成分(辣椒碱、二氢辣椒碱、高辣椒碱)。湄潭人陶华碧是“老干妈”创始人,凭借自己的调配技术,做出的辣椒酱风味独特,畅销国内外。

近年来,湄潭县积极做强做优辣椒产业,加快种植结构调整步伐,引进辣椒制品企业,实现辣椒向精深加工方向迈进,让湄潭辣椒走出大山,进一步提升了辣椒附加值。

全县辣椒产业常年种植面积在22万亩,实现辣椒产量25.4万吨,产值9.06亿元。目前,辣椒加工型农业经营主体28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


11
更多
免责申明

       免责申明

      1、中国摄影艺术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登记证号码:66005208-000-04-22-0   中国摄影家国际联合会登记证号码:66005208-002-04-22-2   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登记证号码:66005208-001-04-22-1 

       2、本站是由中国摄影艺术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摄影家国际联合会 、 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主办 。本站所刊登信息,不代表中国摄影家国际联合会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勿经书面授权,本站所刊登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法律依据,确切内容以正式文件及实际业务为准2022 中国摄影家国际联合会官方 版权所有。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 邮箱:zgsyxwtxs@163.com),以便及时删除。

网站发布文章管理及规定




城市選擇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东:
山西:
陕西:
甘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青海:
西藏自治区:
四川:
河南:
江苏:
安徽:
湖北:
重庆:
贵州:
湖南:
江西:
上海:
浙江:
福建:
云南: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东:
海南:
黑龙江:
吉林:
辽宁省:
内蒙古自治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台湾省:
技術支持: 淘福 | 管理登陸
seo seo